又一年如此过去,依然觉得岁月有轮转是温柔的。在这一年最后的几天里,再去看望一次离开的亲人们,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。很多时候,生和死的距离只能用思念和祈祷来跨越与相续,愿已通往彼岸的至亲,此刻已安然的入睡在温暖的浩翰的故乡。

        寂静的天葬台,让人心生安祥,静谧完满。坐在这里,能真切感受到一种空无,才会明白在这人世间的万般经过,不过只是一些路过而已。

        生死、疾病、情义、生活、工作、欢喜、哀愁、得失,当我们端着它们的时候,每一样都很重很重。望着这片小小的天地,念想到自己最终也是要回到这里的,而这个归程是没有期限的,它存在于时刻里的无常中,明天,明年,五年,十年谁知道呢?想到这儿,突然感觉自己拼命端着的那一切,又是什么呢?

        在适当的时候,有些东西其实都是可以放下的。

        一个人内心的种种疾病,不寻常的生活很多时候,其实全是由心造就,那些你觉得是拥有的,值得煊耀的,或是觉得是失去的,变成耻辱的,这所有的一切,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,你会发现其实不过是一种生命给予的,最深沉的幻觉。那只是一段旅程里出现的境遇,而我们却注定要经历它,渗入其中,也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学会慢慢的越过它们,慢慢走向终点,抵达彼岸。在接近目的地的那一刻,回头眺望来时的路,这一程,原本真的只是一场梦。此刻有些明白,佛陀为什么要告诉众生,在万般念想中念死为最珍贵?这样看来,死亡是究竟的,通透的,也是根本的。

        人最终的归宿是入土化尘,什么也带不走的。

        时时以静度自己,以静谧的力量挽起那颗最初的赤子之心。人世飘浮,所有栖息于山高水远的意念,都在繁衍今世落寞的触动,其实在笔尖以外,早将自己封存于轮回的空旷里。在本质上生死虽然是相连的,有生就有死,有死就有生,但在轮回的路口,每一次的死亡何偿不是一种终结,这一世万般至爱,万般回忆除非福德双全的人,我们是没有能力带到来世的。所以想说,其实人最好的死亡应该是最后一次死亡,没有轮回。

        学佛,能让我们常常忆念死亡,并由此会产生一些出离心。只是很多人都说学佛的人,是在用今生的时间,来修行来世的圆满,是这样吗?我不知道他人是如何观想的?于我自身而言,学佛念佛只是一种习性,它存在于根骨里,源于自己的民族,自己的家庭,这是一种无需刻意去学习和坚持的事,这种传承好像源于血液,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,这种信仰就像我们爱父母,爱子女,这些爱都是天生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去祈祷,去慈悲,去布施,去供养,绝非因为只是为了贪恋来世的圆满。

        于我自身而言,活这一世真的已经足够足够了,最好的的父母,最好的上师,最好的子女,最好的爱人,最好的亲人,最好的知己朋友,我都已相遇,在我心中,他们都是那样的珍贵,我遇见他们,就像遇见身披彩虹的花鹿一般,是一生的福泽,一生殊遇,一生的加持。 对来世没有更多的渴求,感觉今世已是最好的一世。

        细细想来,觉得学佛与念佛最究竟的意义,对我自身而言,更多时候是一种行为与道德规范的约束力,如实的因果观时时提醒自己,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。学佛,我也并非将自己变成一个清教徒,皈依或者不皈依,吃素或者不吃素都只是其次,心的谦卑与恭顺,慈悲与感恩,还有对万事万物的发心取向这是最重要的。念佛,也无需用法的界限来囚禁自己,而应是用佛法的智慧去影响自己,庄严自身,庄严言行,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和微小的部分开始。也许不是我们学佛就不会犯错了,只是心中有佛有法的人犯了错,会忏悔,会自省,会预警,会以正念来唤醒自己,这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力量。而所有这些,在渐长的岁月里,发现它们对人性的修持都是那样的珍贵。

        在我看来学习佛法既学习真理,这一过程是对一种真善美的东西,无限制探索的过程,是拓宽心域的过程,它让人的心界辽远,不狭碍于片面的吸取,它让我们不排斥任何美的好的事物。我读佛经,偶尔我也读圣经里的诗篇。佛经里的许多经文偏重破执的智慧,以刚硬的棱角磨平人性的暗面,直击人的负面,都是大智大慧。《心经》中说“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。一切随缘,一生随缘,方得自在。”《楞严经》中也说“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相续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净明体,用诸妄想。此想不真,故有轮转。”它们如实的指出一切业都由心造就,所以断执很重要。想到文殊菩萨为什么要手持长剑,原来那是因为相对于人性的本质,在这尘世间如果没有断除,智慧和褔报是不会随便来的。

        圣经里的许多句子偏向优雅与温婉,好多句子一触就生疼。“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万物都有定时。生有时,死有时,栽种有时,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。杀戮有时,医治有时,拆毁有时,建造有时。哭有时,哀恸有时,跳舞有时,抛掷石头有时,堆聚石头有时。怀抱有时,不怀抱也有。寻找有时,失落有时。保守有时,舍弃也有时。”一样都是因果不虚,缘起缘灭的如实观,只是圣经里的这段句子,读起来常常让人有想落泪的感觉,它能换起人内心最为柔软的那部份。好的信仰与敬畏之心,是人性里美好而又珍贵的部份,它可以超越教派,国籍与民族的界限,柔软众生的心灵。好的信仰于人的内心也应是一种补给,它成就一个灵魂的质地。

        常常夜读经文,内心如水源,澄澈安宁。

        在这世上除了生死不由自己,再没有什么事是我们无法左右的。细细思量一场,觉的人活这一生,一个暇满人身应是修来的,它坚硬而又脆弱易碎,此刻不谈空旷的轮回,亦不想前世来生,只想这一世该怎样活着?在这有限的日子里,在还未死去的时间里该如何活着?

        在琐碎而又平淡的日子里愿生出更多的出离心,很多事都要学着不去计较得失,试着多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慈悲,要常常学会依靠他人的圆满增长自己的福祉。珍惜活着时拥有的一切,珍惜眼前事眼前人。对爱的人要温柔相待,要经常认真的道晚安,要感谢彼此在对方的生命里,留下的每一份感动。

        完全的燃烧自己,用尽全力,以滴水之力融入众生的汪洋。尽量利益他人,帮助弱势群体。如果可能,把碗里的食物分一些给饥饿的人,把手中的钱物施一些给贫穷的人,把心中的能量分一些给内心空洞的人。这一世,也许平凡的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,但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圆满生而为人的意义

        时间很短,每一刻都很迅疾,很多事来不及细细思量,来不及用尽全力就已经成为过去。想在今生有限的时间里筑建一座美丽的殿堂,里面种满心念的种子,用静谧的悲心来灌溉,这中间留下的印迹定会是一种成长。愿意相信所有的祈祷,所有的努力,所有的付出,所有经历过的疼痛,连同所有寂静的等待,都会是一种净化自身的过程。

        佛说:如果能经常反省自身的过错,不念他人的过错。再也见不到不净的东西。

        立在这个能量居烈的场地,让我由死亡忆念到这些些,这种种,感觉也打开了生死之间的距离。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,经常思考,此生局限而短暂的肉身,是为何而存在?时间急促,人身可贵,在这样一个喧哗的时代,听闻到真理是不容易的,而愿意去学习并理解清楚,也不容易,能体证到言传到,更不容易。所以,要经常在境遇里观望自己,审视自己。

        那一刻感受到自己全部的思念和祈祷,已抵达到了所有阴阳相隔着的,至亲至爱的心湖之中,我投下石子,划开涟漪,也看见所有石子已经成为珊瑚,成为绿色的松石,成为琥珀,有些甚至成为永不息灭的明灯。

        金丁秋扎,曾用笔名酥油灯芯。女,藏族,青海玉树人。